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一支有良好师德师风、业务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学院于2022年1月11日至17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对标提升研修班。学院对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了深职院的9位专家,采取腾讯课堂线上形式,聚焦“质量保证与诊断”、“信息化教学”、“课程建设”、“科研教研”、“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七个方面进行专题培训。
质量保证与诊断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解决方案》
张喜生,副教授,深职院质量保障中心教学质量测评责任人,主要负责全校教学质量测评工作管理、诊断数据分析报告以及相关软件开发。
张教授的讲课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政策动态——由诊改到内部质量保障”、“高职诊改回顾与同期本科质量管理比较”、“内部质量保证体系V2.0框架”。张教授介绍了国内高职院校诊改工作的现状,从而引出了深职院的具体做法和经验,提出聚焦专业,聚焦教学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模式,演示了教学质量综合测评和数据分析环节,为老师们提供了清晰直观的“高校教学质量综合测评与诊断分析系统”的具体运作过程。
信息化教学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李文莉,副研究员,全国CBE学会理事、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教师培训专题组成员。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厅级课题,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励。
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任务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放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加快课程的数字化改造,提升教学资源应用水平,开展混合学习教学试验,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积极建设微型课程资源,支持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课程建设
《当今信息化背景下行动导向课程的设计、建设与课堂实施》
王静霞,教授。其主持的“‘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建设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实践”获得2017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及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发行量近40万册,2021年获得教育部首届优秀教材建设特等奖。
王教授分别是“课程建设”、“课程设计”、“思政设计”、“教材建设”四个方面,分享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经验,以实际案例详细展示了课程开发流程及应用技巧。王教授强调课程建设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第一位,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能“粘”住学生,教师要在做中教,做中学,学中练。

科研教研
《科研成果孵化与转化》
宁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技术经纪人;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专家委员会人工智能企业科研战略专家,长期从事校企合作对接、科技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
宁处长从“科研概况”、“科研管理”、“科研成果转化”三个方面,以深职院典型案例讲述高职院校如何做好科研成果孵化与转化。他强调要将科研工作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带动学校高层次人才和双师型队伍建设。

科研教研
《技术技能创新服务的政策与策略》
刘冬,博士,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康奈尔大学食品科学系访问学者。教育部高职食品发酵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广东省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1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一等奖1项。
刘教授介绍了深职院技术创新与服务现状,引出职业院校技术创新、服务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密切关系,职业院校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的路径和保障机制。一是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团队,二是加强培育,三是建立制度保障、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到技术服务一体化制度体系和机制。
专业建设
《以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框架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汪治,教授,曾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务处处长。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汪教授主要从课程框架体系设计等若干方面要点展开了分析与讲解,他指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保障。人才培养思路在于培养职业化、学习个性化、规格多样化、数量动态化、过程柔性化,人才培养方式为按需培养、依学设课、因材施教等。讲座深入浅出,为学院教师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教育教学
《如何上好一门课》
谢利娟,教授,二级学院院长,国际高级花艺设计师,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地方领军人物,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程《插花与花艺设计》主持人,教育部精品教材《插花与花艺设计》主编。
我们将要干什么?培养优秀人才我们需要什么条件?中国大学的困惑?谢教授由三个问题引出了上好一门课既需要软件方面和硬件方面的建设,也需要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对工作的热情,强调了要做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并以《插花与花艺设计》示范课为例,制定教学文件、解读教学计划、课程内容设计、课程体系建立、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详细讲解如何做好上好一门课。谢教授的课程信息量丰富,从崭新的角度进行讲解,干货满满!
学生管理
《变与不变——如何做好新时代辅导员工作》
彭远威,博士,教授,校学生处处长。曾担任崇理书院院长,参与学校首批书院制试点建设。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十余篇,重点研究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
对学生工作理解吗?对学生情况了解吗?工作投入怎么样?工作效果怎么样?彭教授利用这四个问题引发老师们反思自身工作,并为大家做了详细解答。对于辅导员来说,教育的本质与生命在于爱心的传递、在于教与学的互动、在于情感的投入。辅导员要提升职业能力,树立“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学工精神,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生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
韩丹,副研究员,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The New School临床心理学系、纽约精神分析学会访问学者。现任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出版《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科胡特文集》、《自体心理学和诊断评估——通过心理测试确定自体客体功能》等多部译著。
韩老师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理论”、“心理危机干预实践”三个方面,明晰了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角色与作用,运用大量典型案例,讲述了心理中心、二级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四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表示危机干预不只是心理中心的工作,整个学校和社会都需要参与到危机干预之中。老师们快速学习了在危机干预工作方面的宝贵经验。
此次研修班,全体教职工全程参与,积极联接,热烈互动,分享学习体会,拓展延伸。

▲老师们认真听课
▲快来看看教师们的笔记展示
通过一周的高强度学习,老师们在业务能力和科研创新方面都收获颇丰,纷纷表示课程实用性非常强,发现了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法,经由课程看见更加广阔的世界,发现了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