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山东省第十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落下帷幕。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青年教师胡怡冉、孔文思攻坚克难,取得优异成绩,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披荆斩棘,逐梦三尺讲台,从校赛选拔到省级决赛,历时8个月,两位老师从全省151所高校的615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决赛又与全省高校150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同台竞技。两位老师带着全校的期待,顶着各种压力踏上了青教赛的讲台,最终不负众望,满载而归。
根据省赛要求,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于2022年11月份组织了校赛,并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加省赛。整个备赛过程,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组织人事部(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高度配合,全力做好参赛选手的备赛协调和后勤服务工作,对参赛选手给予大力支持。
近年来,组织人事部(教师工作部)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依托教师发展中心,与各二级学院(部)协同开展工作,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双师能力素质为重点,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和教师竞赛活动,实现培训与教学融合,致力于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共同形成齐抓共管、同步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推动学校教师全面发展。
获奖教师感言:
历经三季·结出硕果
从2022年的深秋准备校赛开始,经历了寒冬的省级初赛、春天的复赛、又在盛夏迎来了决赛。历经三季,一路走来十分不易也收获了很多。
整个流程下来,对我来说最困难的环节就是前期的资料准备。选课就是我面临的一大挑战,在省初赛前,将自己熟悉的双语课程换成全中文的统计学。从一本新教材开始,重新钻研教材的内容、整理课程结构,挑选出20个教学阶段,编写20个教学设计,制作20个PPT,整个过程非常“痛苦”。
时间紧、任务重,从进入省初赛之后,我基本就告别了假期和周末。完成日常工作后,抓紧一切时间准备材料,几乎每晚都是在凌晨2点之后才入睡,熬通宵也成了经常。中途想过很多次放弃,但是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代表的是学校,决不能轻言放弃!
坚定了信念之后,我更是全力以赴。仔细打磨每一节课,最终看到自己精心制作出来的20个PPT和教学设计,还有80000多字讲课稿,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觉得一切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在模拟授课的阶段,一遍遍对着镜子、对着空教室练习,一次次调整用时语速以及每一句话,感觉非常的充实。走到这一步,无关乎结果如何,而是享受其中,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学习到的和积累的经验,远比比赛结果更重要。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也是幸运的,能够在工作的第二年,获得这样难得的机会。这一路走来,离不开领导与同事们的鼓励和支持,使我的备赛之路辛苦但并不孤独。感谢学校信任我,能给我这次宝贵的机会;感谢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为我减轻很多压力;感谢同事们的理解,备赛期间调整了课表,打乱了大家的时间;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朋友,在我每一次情绪低落时鼓励我、安慰我、陪伴我。能获得这个成绩,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比赛虽然结束了,但对于我来说是教师成长之路上的一个阶段,我会反思在这次比赛当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督促自己继续努力。同时,将这次大赛的所感所想与收获分享给更多的青年教师,与大家一起进步,共同为学校的人才培养作出更大的贡献。
——胡怡冉
深耕课程·执着教学
从备赛到决赛,冬去夏来,8个月的时间一直都处于不同环节的紧张备赛中。回顾整个过程就是艰辛和收获并存,汗水和笑容相伴。
《论语》怎么讲,学生爱听且有深度,我思考了很久。针对这一问题,我从文献资料、相关专著和《百家讲坛》《学习强国慕课》中寻找思路和灵感,这几个月的时间我反复研读了200多篇《论语》相关的文献和9本专著。研读后,还梳理逻辑关系、架构教学内容,再将学术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教学语言。
当材料做好后,一遍遍讲给学生、家人和同事听,然后根据反馈再进行修改。几个月的时间里,基本都在凌晨2点以后才结束当天的工作。放弃了所有的周末、假期和休息,每天睡觉和吃饭只用5个小时,剩下时间全部是在准备比赛。当看了很多文献却依然没有思路下笔的时候,会默默哭上一场;奋笔疾书的时候,遇到电脑故障却没有保存,会全身发凉,重新再写;赶上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控制不住情绪撕掉她作业时,后悔的心疼又难过。决赛前,高烧不退,带着各种退烧药奔赴决赛现场。
所有的付出都换来了收获。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关心,学生的配合,让我在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过程的优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多深刻的感悟。我会努力把备赛过程中收获的这些知识、素养融入到今后的实际教学中去,上好每门课,讲好每一分钟。
通过这次比赛,让我总结出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五个原则,一是娴熟性原则,备课要充分,不能照搬课件或讲稿,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要有源头活水;二是互动性原则,要始终让学生有参与感,才能达到教学的效果;三是教育性原则,要渗透课程思政,做到瓜熟蒂落和润物无声;四是特色性原则,要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五是情感性原则,将课本上冰冷的知识变成有温度的内容,才能让它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孔文思
组织人事部(教师工作部) | 供稿
秦晓宇丨责任编辑
杨文 刘亚飞丨审校
温柔 | 终审